首页 > 创新科技
T- T+
情系桑梓蓝莓飘香
分享到:

情系桑梓,蓝莓飘香

何宝才先生是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双蒙村何家屯人,1964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1978年至1982年以农业专家身份被国务院选派到加蓬共和国开展援外农技工作。他退休前曾先后任柳江县农业局副局长、党组书记、柳江县科委副主任,柳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局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等职。1985年7月,获高级农艺师职称。并兼任柳州市科协副主席、柳州市科技进步奖评委委员。1988年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授予中科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区科委授予千万亩粮食增产综合技术推广应用星火计划项目贡献二等奖;在实施自治区科委、农业厅、供销社共同下达的《大面积粮食增产综合技术开发》农业科技项目中,荣获一九九O年度项目贡献一等奖。

2000年何宝才先生退休后,居住在柳州市区,但他仍心系农村,心系农业,常与柳州市周边县农业部门保持联系,并亲自到大田里对相关的人员给予技术指导。近几年来,何老先生常回家乡走走看看,“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看到家乡的田地种植品种单一,农民种田收益不大,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把当地土壤带回柳州进行了化验分析,查阅相关资料,得出当地土壤、气候均适合种植经济效益更好的蓝莓的结论。

但如何让世世代代以种粮为主的村民转变观念接受种植蓝莓,这是个难题,由于何宝才先生为人低调,家乡人只懂得他在柳州市当官,并不懂得他曾是个援外的农业专家,所以家乡人对何宝才先生提出种植蓝莓的建议并不认可,更何况很多人连蓝莓长啥样都没见过,所以对种植蓝莓均报以排斥态度。于是何老先生决定来个示范,2018年,他把目光锁定在想外出打工的侄孙子何荣维身上,他动员何荣维留在家乡种植蓝莓,指出种植蓝莓前景广阔,经过反复做工作,何荣维同意留下来利用自己的责任坡地种植蓝莓。何荣维同意留下来种植蓝莓后,何老先生即马不停蹄地开展选种工作,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成份及地貌状况,从几十种蓝莓品种中,选择了兔眼蓝莓系列品种指导何荣维进行种植,精心护理。为了保证果实的品质,何老先生要求果树不能施化肥、打农药,要施农家肥,人工除草。6年过去了,现今看到满山坡像兔子眼睛的蓝莓果,何宝才先生露出了欣慰的笑脸。

何荣维的蓝莓园作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一个蓝莓园,果实供不应求,已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村民们看到蓝莓的前景,也有了种植蓝莓的打算。何宝才先生还表示,将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把全身都是宝的蓝莓制成多个品牌:蓝莓茶、蓝莓酒、蓝莓汁、蓝莓果脯、蓝莓饼。

何老先生说,自己年纪大了,想把多年摸索的农技知识传下去,把一产搞好,造福乡里,不留遗憾。笔者也认为,乡村振兴,一产是基础,一产搞不好,二产三产想搞好就是空谈。下一步,何宝才先生打算动员更多的村民种植蓝莓,把何家屯打造成一个大的蓝莓基地,让村民通过种植蓝莓达到增收致富。何老先生,情系桑梓,吾辈楷模!

有欣赏价值的蓝莓花。

何宝才先生(左)指导何荣维(中)蓝莓采摘后对蓝莓树的剪枝等要领。

看着用自己汗水浇灌的蓝莓树上挂满了果实,何老先生笑得很是灿烂。

何宝才先生说要亲手摘些蓝莓送给一同在农技工作的老伙计。

漫山遍野的蓝莓花。

蓝莓果挂满枝头。

蓝莓果挂满枝头。

像兔子眼睛一样的蓝莓果,在蓝莓树旁边摘边吃,心情确实不一样。远道而来的游客前来采摘蓝莓,再到双蒙村何家进士园看看乡村历史文化,别有一番诗意。

诱人的罗城刘三姐家乡蓝莓果。

礼盒装蓝莓准备送货。罗城首家蓝莓园种出了生态经济实惠发展路。

以上图文均据 黄河珠老师

你要知道,蓝莓在欧洲的价格80粒就要100元,欧美人漂亮的蓝眼睛可能就有蓝莓的基因哦。/北欧时报 后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广告位1
广告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