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科技
T- T+
柳州工业实至名归,工匠精神“桂”在实干精干
分享到:

(本报柳州讯)柳州,这座位于南疆的工业城市,以深厚的制造底蕴和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在中国乃至世界工业版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1月7日下午,三十余位港澳委员及特邀贵宾在政协柳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期间,参观了柳州工业博物馆。这段独特的参观旅程不仅让嘉宾们惊叹柳州工业的发展成就,也触发了他们对于工业文化的深刻思考。

来自北欧的嘉宾罗宾汉,在参观后发表了别具视角的感言。他说,自己曾参观过许多世界知名的工业博物馆,比如英国的曼切斯特工业博物馆、德国的慕尼黑奔驰汽车博物馆、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博物馆,但柳州工业却展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气质与活力。他感叹,欧洲工业发展自有其深厚的积淀,从英国蒸汽机时代,到纺织工业革命,到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包括霍金的“超前大脑”,乃至北欧的低调沉稳,都有不少借鉴,柳州工业在吸收西方经验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具匠心的中国智慧,这使柳州在许多方面甚至胜出一筹,尤其是在创新和产业融合方面独树一帜。

罗宾汉的观察独到而深刻。他认为,柳州工业博物馆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西方无与伦比,(游客来柳州参观博物馆后,完全可以多住几日到各个工厂对比采购一台车,到大街小巷品一碗地道的螺蛳粉),但可以借鉴西方博物馆更注重互动体验的展示理念,视频、动感?出几道儿童青少年答疑解惑题。例如,在展览中增设更多参与式的项目,让参观者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工业发展的奥秘;或者在展馆的不同区域,融入一些柳州本地文化特色,比如榨糖工业区提供甘蔗汁或云片糕配上北欧咖啡,让参观者不仅能感受工业魅力,还能品味这座城市的人文风情。这样的设计,既能拉近历史与当代的距离,也能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柳州工业的点点滴滴。


来自德国的德中文化技术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申柳华教授,在展区内认真参观了每一个展台,详细了解柳州工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对家乡制造业从传统工业到智能制造的华丽蜕变、从单一产业到多元化布局的历史性跨越由衷钦佩。看到家乡制造业在国际化道路上的不断突破,以及本土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赢得的认可与信赖,她为柳州工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感到振奋与自豪。

申教授特别提到,柳州与德国帕绍市近三十年来的友好城市关系,不仅是双方交流合作的起点,也为未来在更广泛领域的合作铺就了道路。目前,以柳工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在工程机械领域享有盛誉,早在欧洲设立了研发中心,并与采埃孚(ZF)保持了近三十年的紧密合作。此外,柳工与其他德国知名企业也建立了深度而持久的合作伙伴关系,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同时,柳州的螺蛳粉产品在欧洲市场持续热销;东风柳州汽车近年短时间内便在欧洲实现了近万辆的销售业绩,这些成就充分展示了柳州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力。

她认为,依托中德产业园的资源平台以及柳州与德国为主的欧盟国家现有的友好合作基础,未来在智能制造、汽车工业、食品产品、机器人、新材料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同时,她希望双方在经贸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文化与科技交流,构建更加全面的合作格局。作为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德交流的桥梁人物,她表示将不遗余力地为柳州与德国及欧盟国家的深度合作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部分嘉宾在会场合影留念。

柳州工业的发展是中国工业奋力崛起的一个缩影。从历史到未来,它始终以“实干精干”的工匠精神为核心动力,不断突破,持续创新。正如嘉宾们所感叹的那样,柳州工业的成就是一个时代的标杆,而它的未来更值得期待。在这座博物馆中,每一台机器、每一份文献,都在诉说柳州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每一处展区、每一个展品,都在启示着未来如何用创新和智慧续写工业奇迹。

工业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积淀,也离不开与世界的对话。代表们的感言,是国际友人对柳州工业的由衷赞誉,更是一种真诚的期待。柳州工业博物馆既是展示柳州工匠精神的窗口,也是柳州连接世界的桥梁。未来,通过不断丰富展示形式、拓展文化内涵,这里定能让更多参观者感受到柳州工业的魅力,同时向世界传递属于中国制造的自信与荣耀。

柳州工业,独具匠心;工匠精神,光耀未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广告位1
广告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