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号百家杂评
1945年,在没有希特勒的授权情况下,德国希姆莱与瑞典红十字会会长福尔克伯爵建立了联系。随后,福尔克通过希姆莱的影响,开始拯救集中营中的俘虏。
为了从德国集中营抢运俘虏,福尔克组织了300多名志愿者,自己准备了汽车、汽油、食物等,同时冒着盟军轰炸的风险,最终从纳粹集中营救出了31,000人,其中包括约6,000名犹汰人。
长期以来,犹汰人的重要形象之一是“知恩图报”,各种报纸都宣传犹汰人和以色列如何回报他们的恩人,这种宣传稿件在中国更为泛滥,至今仍然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犹汰人和以色列是如何报答福尔克伯爵呢?
事实真的让人难以置信,福尔克(下图)的遭遇,只能说是现实版的“东郭先生和狼”“农夫与蛇”。
福尔克伯爵之死
1947年,美国迫使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割计划,苏联因为想要打击英国在中东的殖民统治,也同意了该方案。
于是,在这里生活了1000多年的阿拉伯人无法“自决”,他们的反对也无效。而占土地面积7%、人口28%的犹汰人却被分配了56%的土地。
联合国这种分治方案,本身就极不公平,是巴勒斯坦人无法接受的。
因此,1948年联合国任命福尔克伯爵为调解大使,调解巴勒斯坦土地分配不公问题。福尔克提出了新的计划,如雅法成为自由港、耶路撒冷划分为犹太和阿拉伯自治区等,并建议联合国相当公平地重新划定边界。
客观地说,犹汰人拿一本《圣经》当“地契”,然后说巴勒斯坦属于他们,要在这里建立国家,本身就很荒谬。
犹汰人能在巴勒斯坦复国,且即便按照福尔克的方案,他们仍然可以占据一半的土地,他们应该感到满足了!
然而,犹汰人认为法尔克的计划对以色列来说是一场灾难,并对他恨之入骨。
1948年9月,福尔克的联合国车队在耶路撒冷附近行驶时突然遭到犹汰武装人员袭击,福尔克身中六枪,当场死亡。当时,犹汰人公然叫嚣:“所有联合国观察员都是外国占领军的帮凶,福尔克只是英国人和阿拉伯人的傀儡,无权留在‘他们’的领土上。”看到这样的言论,自然就能理解以色列至今还敢杀害联合国工作人员了。
福尔克之死背后
福尔克被杀后,起初人们只知道这是犹太恐怖分子所为,却不知道是否是政府指使的。然而后来发现凶手是梅纳赫姆贝京(1977年至1983年以色列总理,还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所以,法尔克之死的真相,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更可笑的是,如此一个恐怖分子的上司,还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但问题是,二战期间福尔克可是拯救了6000名犹汰人,对犹汰人有大恩,却为何遭到如此残忍的对待?
正常情况下,即使福尔克“阻碍”了以色列的利益最大化,但“知恩图报”的以色列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或许不需要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恩人,所以只能说犹汰人缺乏报恩文化。
其实,历史上帮助过犹汰人的人和国家有很多,比如二战时期中国的何凤山(外交官,给犹太人发放了一万多张签证,上图),德国的辛德勒等,但如何犹汰人有报答他们的恩情吗?更重要的是,波斯帝国(大致就是现在的伊朗)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对犹汰民族有大恩。但现实情况如何,大家都知道:典型的恩将仇报!
因此,福尔克的遭遇绝非孤例,所谓犹汰人知恩图报,实在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只是宣传包装美化出来的形象,现实却是置之不理,乃至恩将仇报,恰如中国寓言中的“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
最后,关于本文主题,还有两点值得我们中国人思考:
首先,犹汰人的“知恩图报”,个别案例肯定存在,但绝不是整个民族的性格和文化。中华民族是善良的、知恩图报的,不能以己度人,更不能被犹汰宣传蒙蔽欺骗了。
其次,对一个拯救了6000族人的恩人,且还是联合国的调停使者都能采取最极端的酷烈手段,背后反映的是他们缺少做人的底线。
因此,这样的国家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当下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