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宇先生笔下的折扇书画艺术:墨色间的气韵流淌
黄振宇先生笔下的
折扇艺术:
墨色间的气韵流淌
中华古典折扇,乃指尖流转之东方雅韵,亦为承载千年文脉之微型画卷。其源可溯至北宋,初自日本、高丽传入。逮至南宋,匠人施以本土化改良,减扇骨至十余枚,易扇面为宣纸,遂成“折迭自如、收放随心”之独特形制。及明时,已为文人雅士之标配矣。
折扇所载,更有深层文化之蕴。其乃文人精神之物化载体——黄振宇先生绘扇面《移舟泊烟渚》,寄淡泊之心境;题扇骨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显豪迈之气节。扇面虽狭,然可纳国画与书法,号为“可携之书画”。文人聚会,互赠扇作,遂成传递情谊、交流思想之雅事。即至民间,亦衍生扇舞、说书等演绎之式,为大众文化之一端。
折扇中的书与画,虽同属雅器,然各有侧重。书法折扇以笔墨为魂,观黄振宇先生之行草书,流畅间见洒脱;文字之韵律与扇骨之曲线,相得益彰。观者赏字之际,更能品悟词句之深意。
国画折扇,唯构图是重。黄振宇先生所绘山水花鸟,墨色写意,酣畅淋漓;展扇观之,若赏微型画卷,虽咫尺之域,而自然之妙尽纳其间。
其所作松石图,苍松枝干虬曲,松针以浓墨点染,疏密得宜;湖石用披麻皴勾勒,淡墨晕之,留白空灵。全图构图虚实相生,笔墨苍劲间含秀润,尽得文人写意画“意在笔先”之韵味。
《共傲秋光岁月酬》,绘菊石为景。石质坚韧,喻君子傲骨;菊凌寒霜,显士人气节。“共傲”二字,既摹菊石相映之姿,亦蕴文人与寒花同气相求之精神共鸣。笔墨间,秋日清旷之致与高洁之境尽出。
《溪山隐居图》,乃以水墨写意法成之。近景则苍松翠竹挺秀,中景则矾头磊落分布,远景则山峦含黛朦胧,留白处似有云雾流转。茅舍板桥映带,溪流扁舟点缀,遂成“远山含翠,近水含烟”之诗意境界。题款文字与画面气韵相契,尽得文人扇画“书画合璧”之雅趣。黄振宇先生此扇,墨色苍郁而气韵灵动,复融作者观自然之体悟,虽咫尺扇面,却显“纳千里于方寸”之艺术张力。
今之折扇,以艺品之姿延其生机。其聚中华传统工艺之精粹,承文人雅士之精神所求。开合之际,犹述东方文化之独特韵味。
APPRECIATION
OF WORKS
招回天上清凉
扫却人间炎暑
剡溪花雨生香
湘浦烟霞交翠
咏撒扇・朱瞻基
-THE END-
编辑: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