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互鉴
T- T+
听老师讲那过去的事 ——新秀公园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我的老师姓林,他下过乡、进过厂、做过老师、当过包工头,还经营农场养过鸡种过果树。会弹钢琴、能写诗,写论文也不在话下,退休前是广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的总工程师,最近在研究欧洲史。平时我除了向他讨教工程上的技术问题外,还喜欢听他讲读书心得,时事见闻,是个难得的良师益友。4月下旬,春光已谢,初夏来临。我俩就近相约在新秀公园的一个网红咖啡馆见面。到了地方,老师说不能吹空调,就在门口坐吧。我看到人来人往,天气又闷又热。就把老师带到我工作四季绿洲架空层的休闲桌椅坐下。准备听他讲《欧州文明史察疑》。没想到林老师一坐下,就指着新秀公园问我,你知道原来这里是什么吗?这是我18岁参加工作的地方:南宁市耐火材料厂。接着林老师又说:我之所以不能吹空调,就是当年在厂里工作落下的毛病。青春的记忆、封尘的往事,瞬间涌上了林老师的心头。他完全忘记了此次相约的目的,将新秀公园的前世今生倾吐而出。他带来的那本《殴州文明史察疑》也被搁置一旁,成了一名听众,静静地听林老师讲那过去的事。他说——

新秀公园实景图

我16岁去农村插队务农,18岁进耐火材料工厂当工人。当时能离开农村回城进厂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没想到我上班的第一天,我对着一位长者毕恭毕敬地叫了一声“师傅”!师傅就将一把铲子扔到我面前说:我们厂里的工,有力就能做,没有师傅!人手一把铲,该铲石就铲石,该铲泥就铲泥!

我所在的车间叫粉碎车间。所谓的车间只有顶盖,没有围墙、也不需要围墙。要戴两层口罩并且内层湿水方可勉强阻挡,5米以外分辨不出谁是谁。这个车间有两种高强度的作业:一种是人要跟上机器运转的速度,人挥舞铁铲把碎石一铲一铲装上铁斗车,两人每40秒钟装一车往粉碎机里倒,这车比建筑工地的小斗车容量大一倍,这铲连铲带石每铲重14公斤,我每天8小时就是以这样的劳动强度与粉碎机比速度,一直铲到下班或者机器出故障;另一种是在干燥室里作业,干燥室地面是烧红的,穿胶底鞋进去鞋底立即熔化,工作鞋是厚厚的木板鞋,室内离地面1米高处的空气温度是摄氏80度,一年四季的工作服都是棉衣,棉衣在这里不是御寒而是御热,谁若不穿棉工作服入内,皮肤瞬间就被烤伤。我第一次进干燥车间的时侯,由于不知情穿了胶鞋进去,鞋底当场溶化,滑了个即兴花样华尔兹。幸好被老工人一把拽住才不被高温烧坏。我的表哥冼振中当时也在这个车间从事干燥工作。

我是1970年参加工作的。进厂后,听厂里老师傅说,南宁1950年解放,当时百废待兴,急需建设。市政府就选了两处土质最好的地方建起两家砖瓦厂,向城市建设提供砖瓦。这两家砖瓦厂,一家是南岸砖瓦厂,一家是北岸砖瓦厂。耐火材料厂的前身就是北岸砖瓦厂。可以说老南宁的建设离不开我们厂,现在的南宁百货大楼、邕江滨馆、区妇幼、三医院用的砖都有我们厂生产的产品。当时为了在深坑底取土,车间铺就一条轨道沿斜坡向下,用10辆走轨斗车串成一串将空车放下去再将满车拉上来。这串斗车由一条钢缆牵引,上班时,每辆斗车上都站着一个工人,卷扬机刹闸一松,这些工人就乘着斗车溜下去了,甚为壮观。南宁的夏天特别热,工人夏天只能穿一条裤叉赤裸着铲土装车,有人戴草帽,有人戴墨镜,有人什么都不载,每人装一斗车,10辆斗车都装满后,坑上的卷扬机把车串拉上去卸土,之后又“呼”的一声把车串放回坑中,他们又开始铲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他们硬生生地挖出了一个超大的深坑。当年的深坑中心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葵湖。那些工人由于长年赤裸户外工作,皮肤晒得像烧鸭皮,他们大多在城里找不到老婆,只好回农村娶。泥土挖上来之后,制成砖坯晾晒才能送进轮窑烧制。如今散落在葵湖边的各个球场就是当年的晒场。当年国内没有塑料布,每逢下雨,砖坯只能用竹子架夹草做成的草盖来盖。否则,被雨淋湿烂掉就意味着前面所有的活都白干。为此,在晒场边上建了一个瞭望楼,楼上挂着一口钟。瞭望楼上不论白天黑夜都有人值守,将雨之时值班员就敲响乱钟,全厂人听到乱钟声,不论白天黑夜,必须第一时间跑到晒场盖砖坯。当时,很多工人就从被窝里爬出冲到晒场,常常可以看到一帮衣冠不整的男男女女从四面八方跑来盖砖。至于这个湖为什么叫葵湖,是废弃了以后长满向日葵,或者是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和传说,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我认为叫葵湖亦恰如其名,向日葵永远向着阳光,就像我那些工友,无论多辛苦,永远乐观向上,苦中作乐。如今看向葵湖我能依稀听到他们滑下坑口时的哨声、笑声、骂声,看到下雨盖草盖时的热闹场景。正是他们一铲又一铲地取土制成的砖建成了我们的城市的每一个家,为我们遮风挡雨。如今他们挥洒青春与汗水的地方又盛满了湖水,承载着年轻一代人的欢声笑语。他们为南宁市的城市建设直接提供了砖瓦,间接提供了钢材,他们曾经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中坚力量,是响噹噹的产业工人。饮水不忘挖井人,历史会铭记他们。

葵湖实景图

当年我和我的表哥看到这种情况,也担心自已今后娶不到老婆。一个机缘巧合认识了正在养猪的丁老师。丁老师196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师从著名作曲家李焕之(歌曲《社会主义好》的作者)和吴祖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的作者)学习作曲,师从苏联教师学习钢琴,毕业后本应留校任教的,但因支援落后地区的需要而被分配到广西艺术学院任教,自从1966年被打成牛鬼蛇神后,不得再担任教学任务,有运动来就拉出去戴高帽斗争,平时帮饭堂养猪。从此我和我的表哥白天捂着里三层外三层地上班。利用三班倒的时间,在车间昏暗的灯光做和声作业,把琴健画到纸版上练琴。现在葵湖边上的长亭就是当年我们学习音乐的地方。一直到恢复高考,我俩同时考上艺术学院作曲专业。由于我母亲认为我应该选择工程专业而不应该当音乐家,我放弃了作曲专业转而考上广西大学土木系,之后留校任教,之后又调离广西大学去到工程实践之中。

广西大学实景图

因为土源也被采完。耐火材料厂只能关停。取土区由于坑洼不平。没有利用价值。时任领导就提议建个公园。由于钱少请不到外面的设计师设计。当时广西大学建筑系谭伟伦老师自动请缨,白天上课,晚上趴图板设计。因地制宜不动土方、确保成本最低设计出了现在的新秀公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秀公园是城市建设者的历史见证人。凝聚了土木人构建城市的历程。如同秦砖汉瓦,朴实中筑就辉煌,泥土中见证历史。

新秀公园实景图

不知不觉,时间已过正午。林老师依然意犹未尽,他压低声音喃喃的对我说:当时有个对象是很奢望的事,祖国发展后,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带领他们干活的前后两任班也走上了领导岗位,他的表哥冼老师成为国家一级作曲家,创作出了交响乐《刘三姐组曲》《阿诗玛组曲》,以及一百多部电影插曲,而他则成了城市建设的参与者,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当年血气方刚的小伙,如今已是满头白发。即便如此,回忆中笑声吟着泪花。让我亦感同身受、泪光闪烁,依稀看见当初的少年从新秀公园走来,在四季绿洲的光影中投入葵湖荡起的阵阵欢声笑语中。

新秀公园实景图

如今的新秀公园经多年建设,由葵湖、观景亲水亭廊、叠水瀑布、椰林广场、阳光沙滩、鸟巢花海、紫薇园、雾森长汀、儿童乐园构景,造就了四季花香远溢、游船随波荡漾的环湖休闲区、运动健身区、儿童游乐区。景随步移、景若天成。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新秀公园相亲角、新秀公园柴火鸡、知觉咖啡成了南宁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公园边上停产废弃多年的开关设备厂也建成了由黄花风铃、巨龙竹、炮仗花、三角梅、小叶榄仁、月季花等多类花草构成的公园式四季绿洲小区。新秀公园门口的5号线更是南宁唯一一条全部途经老城区的地铁线。是所有地铁线的交汇连接站。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用他们的青春、汗水、艺术与才华将城市的历史和未来衔接在一起。当年耐火材料厂人如今听到葵湖边上的童声笑语一定感到无比欣慰!城市的历史就是人民的伟大。回首望去,葵湖向阳,总有捂不住的春光,如歌的岁月在里面。新秀有四季,绿洲在人间。

四季绿洲实景图

地铁5号线实景图

四季绿洲实景图

作者:清音

摄影:冼振中

分享到: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广告位1
广告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