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大使一行参观木棉岛金三角之窗景区
11月13日,印度尼西亚驻老挝大使格雷·恩达·威尔达宁雅女士(Grata Endah Werdaningtyas)一行访问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博胶省外事厅厅长西菈·森达拉、博胶省经济特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坎沙王·维莱鹏等参与接待工作。
在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印尼大使女士一行对特区的重要发展项目和旅游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包括博胶国际机场、金三角国际口岸、木棉之星酒店、木棉岛金三角之窗、金龙山高尔夫度假村等地。
印尼大使一行与博胶省和特区方面召开工作会议
格雷·恩达·威尔达宁雅女士对特区的发展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表示,金三角经济特区作为老挝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印度尼西亚愿意与特区携手,共同推动双方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印尼大使一行参观金三角国际口岸
印度尼西亚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金三角经济特区,作为由老挝政府和中资企业金木棉集团合作创办的国家级经济特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构建连接中国-老挝-东南亚乃至更广泛区域的经贸合作平台。
未来,金三角经济特区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深化与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
创新城市替代
打造旅游胜地
Golden Triangle Special
Economic Zone
GOLDEN TRIANGLE
区位优势明显
金三角经济特区位于老挝博胶省东鹏县,地处老挝、泰国、缅甸三国交界处,西临湄公河,东依金龙山,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
共同规划”金三角东盟经济旅游区”
2007年,老挝中央政府与金木棉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签订开发合同,共同规划建设”金三角东盟经济旅游区”。
正式设立国家级“金三角经济特区”
2010年,时任总理波松·布帕万签署《第90号总理政令》,正式批准设立国家级“金三角经济特区”,首期开发期限99年。同时,金三角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成立,负责行使对特区的经济开发权。
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化现代城市
自2007年成立以来,金三角经济特区始终秉持“旅游立区”发展战略,聚焦“大旅游”、“大农业”、“物流商贸”及“轻工业”四大领域,历经17年发展,从荒野和农田开始,已建设成一座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化现代城市。
GOLDEN TRIANGLE
金三角经济特区规划
特区规划总开发面积约10000公顷,包括7000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及3000公顷的平原建设区。截至目前,特区吸引投资总额已超过25亿美元,实际开发面积逾1000公顷,营商环境稳定,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可承载约15万常住人口,年接待游客量达200万人次。
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作为老挝国家级经济特区,金三角经济特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紧抓澜湄合作契机,凭借地处中、老、泰、缅、越、柬交汇地带的独特区位优势,成为了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重要纽带,为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