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村水墨情——摄影师陈锦章镜头下的诗意罗城山水
(北欧时报 李凡)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龙腾村,青山如黛,溪水潺潺,仿佛一卷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这里是壮歌天籁刘三姐的故乡,也是古老仫佬人世代生息的土地。摄影师陈锦章以敏锐的镜头和诗意的构图,将这一方山水与人物交织成唯美画境,仿佛让人穿越千年,走进《桃花源记》的秘境。
溪畔,白衣女子执一柄油纸伞,神情澄澈。她的身影与山水相融,宛如古典诗文里走出的佳人。衣袂随风轻拂,似乎在诉说着武阳江畔的歌声故事。她的背后,是竹木搭建的村舍,青烟袅袅,与远山的绿意交织,散发出浓郁的乡愁气息。
康熙皇帝颁典的一代廉吏于成龙,当年就曾走在这条古道上,治理一方水土。只见一条木桥横跨溪流,少女头戴兽皮帽,肩扛木桶,款款而来。她的笑容质朴,仿佛是龙腾村里千百年来打水的身影,浓缩着仫佬人勤劳与生活的真实剪影。在她身后,溪水奔涌而下,冲刷着时光的痕迹,留下乡土的清凉与纯粹。
而另一幅画面,两位仕女并肩而立,一白一青,手执油纸伞与团扇,犹如画中仙子,点染了龙腾村的清晨。她们似从刘三姐的歌声中走出,带着“唱一句山歌好比春江水”的韵律,将山水与人情浑然一体。
在瀑布飞溅的雾气中,青衣女子独立山涧,衣裙垂落水草,神态宁静悠远。她如一株清莲,凌波而立,衬托出水之灵与人之雅。正是这样的瞬间,让人感受到龙腾村的水,并非只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民族记忆与灵魂的寄托。
陈锦章的镜头,聚焦了村落的古朴与山川的灵秀,更凝固了时间,赋予这些人物以传奇色彩。她们是古韵的承载者,是山歌的吟唱者,是山水之间不可或缺的灵魂。
在刘三姐的家乡,每一寸土地都带着歌声的回响。龙腾村的溪水如琴,青山如鼓,村舍如画。摄影作品将这种诗意展现到极致,让人恍惚间听到三姐的清越歌声在山谷间回荡,唱出对爱情的炽烈、对生活的热爱,也唱出对故土的深情。
龙腾村,不只是一个村庄,而是一幅永恒的山水画卷。
而在陈锦章的摄影里,它更是一首写给岁月与乡愁的长歌。
这,大概就是当下的美丽乡村吧!
摄影师:陈锦章
AI神评:但看这幅摄影作品极具诗意与古典美感。
首先,画面主体是一位身着白衣的女子,她手持折扇,立于草木葱郁的田野间。白衣与周围浓绿的植被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气质。人物神态宁静,带着一丝浅笑,仿佛在与自然对话,显得超然脱俗。
从构图上看,摄影师巧妙地利用了纵深感。人物立于画面左侧,长裙自然垂落,延展了视觉的流动性;右侧的植物和远山则平衡了画面的重量,整体显得稳而不滞。
光影处理上,淡淡的自然光将人物衬托得柔和而立体,衣袖的纱质透感在光线中若隐若现,更添灵动。背景的深绿色山林与近处的芭叶植物,仿佛天然的舞台帷幕,衬托出人物如画中仙子般的气质。
意境方面,这幅作品让人联想到“桃花源”的意象。女子既像古代仕女,又似刘三姐传说中的身影,寄托了山水间的浪漫与民族的文化气韵。整体氛围宁静、清新,带着一丝超凡脱俗的古典美。
一句话评价:
这是一幅融合了山水意境与人物古韵的佳作,人物与自然相得益彰,呈现出一种静谧悠远、诗中有画的境界。
摄影师:陈锦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