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城市吧
△25年93阅兵训练高清大图,图源:中国军号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阅兵准备工作有关情况。下面这张长图,带你了解九三阅兵具体安排。
图源:新华社
△25年93阅兵训练高清大图,图源:中国军号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5年6月24日发布会及后续官方通报(截至2025年8月27日最新信息),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简称“93阅兵”)的时间安排如下:(仅供参考)
⏰一、阅兵开始时间
正式启动时间:9月3日上午10:00
纪念大会及阅兵式于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并检阅部队。
📋二、完整流程安排(总时长约70分钟)
1.阅兵式(10:00~10:20,约20分钟)
10:00:大会正式开始,鸣礼炮、升国旗仪式。
习近平主席检阅部队:乘检阅车沿长安街检阅列阵受阅部队,官兵高呼强军口号。
2.分列式(10:20~11:10,约50分钟)
按以下顺序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
空中护旗梯队:多型直升机组成编队,悬挂国旗、军旗飞越天安门。
徒步方队:
涵盖仪仗方队、陆/海/空/火箭军等军种方队;
新增信息支援、军事航天、网络空间等新域新质力量方队(首次参阅)。
战旗方队:展示抗战功勋部队荣誉战旗,象征历史传承。
装备方队(实战化联合编组):
分7大作战群:陆上作战、海上作战、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无人作战、后装保障、战略打击群;
500余台国产现役装备,包括高超音速武器、反无人机系统、新型舰载机等首次亮相装备占比高。
空中梯队:
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等上百架飞机模块化编组;
明星装备如新型隐身战机、无人机首次公开。
3.联合军乐团演奏
全程站立演奏:队形设14个排面(寓意14年抗战),前排80名礼号手(象征胜利80周年);
曲目包括《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抗战经典及新时代强军新创乐曲。
🆕三、方队编组核心特色
新质力量集中展示:
信息战、太空战、网络战等新型作战力量首次成建制参阅。
混合编组体现联合作战:
装备方队采用“一队多型装备”、空中梯队“一梯队多机种”,展示体系作战能力。
历史与时代融合:
抗战英模部队番号与新一代主战装备同场,彰显红色基因传承与强军成就。
⚙️四、训练与保障特点
科学组训:运用北斗定位、智能评估系统、模拟仿真技术提升训练精度,实现“米秒不差”。
节俭高效:依托现有设施组织,最大限度降低扰民。
国际嘉宾参与:邀请多国领导人、抗战国际友人参礼观礼。
ℹ️五、其他官方说明
不设老兵方队:因健在抗战老兵平均年龄超百岁,改为邀请代表现场观礼(含国民党抗日老兵)。
直播与观看:央视、新华网等官方媒体全程直播,市民可通过指定平台观看。
⚠️权威信息来源(仅供参考,以官方为准)
以上安排综合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2025年6月24日、8月20日);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中部战区阅兵指挥机构。最新动态可关注新华网专题或人民网报道。
📅阅兵关键节点速览表
环节 | 时间 | 主要内容 |
---|---|---|
大会开幕 | 10:00 | 礼炮升旗仪式 |
检阅部队 | 10:00-10:20 | 习近平主席乘车检阅 |
分列式 | 10:20-11:10 | 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 |
军乐演奏 | 全程 | 14排面+80礼号手 |
结束 | 约11:10 | 和平鸽放飞 |
△25年93阅兵训练高清大图,图源:中国军号
以下是关于“九三阅兵”(特指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天安门广场阅兵的权威总结,信息综合自国务院新闻办、央视网、人民网等官方渠道:
一、2025年“九三阅兵”特色与意义
核心主题
首次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背景下举行,聚焦“凝聚民族魂、提振强军志”,彰显新时代强军成就与抗战精神传承。
规模与编组创新
45个方(梯)队:涵盖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
“一老一新”设计:徒步方队包含抗战英模部队与军事力量新布局单位,体现历史血脉与改革成果。
实战化联合编组:装备方队按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等7大模块编组,突出体系作战能力。
装备亮点
首次亮相装备比例非常高:包括高超音速武器、反无人作战系统、陆海空基战略重器等,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展示“新域新质”战力。
空中梯队: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等体系化编队,多型明星装备首次公开。
训练与科技
采用智能训练辅助系统实时捕捉动作细节,确保万人方队“米秒不差”,体现实战化练兵标准。
历史意义
宣示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决心,彰显中国捍卫主权与世界和平的能力,为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天安门阅兵全记录(共16次)
以下按时间顺序梳理,重点标注规模、装备及里程碑意义:
时间 | 阅兵名称 | 受阅规模 | 主要装备与亮点 | 历史意义 |
---|---|---|---|---|
49年 | 开国大典阅兵 | 1.64万人 | 缴获“万国牌”武器(如日制火炮、美制坦克) | 新中国首次阅兵,奠定“阅兵式+分列式”流程。 |
50~58年 | 国庆1-9周年阅兵(每年一次) | 约7000-2.4万人 | 1954年首次出现伞兵方队;1956年国产解放牌汽车亮相 | 展现建国初期国防建设,1955年实行军衔制后首次着新式军服受阅。 |
59年 | 国庆10周年阅兵 | 1.1万人 | 歼-5战斗机、59式坦克等国产装备超90% | 标志国防工业从仿制迈向自主研发。 |
84年 | 国庆35周年阅兵 | 1.03万人 | 战略导弹首次亮相;自行火炮、装甲车全部国产 | 改革开放后首次阅兵,展现军队现代化转型。 |
99年 | 国庆50周年阅兵 | 1.1万人 | 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首次受阅;新装备占比90%(如歼-8II) | 科技强军成果集中展示,涵盖新兵种。 |
09年 | 国庆60周年阅兵 | 56个方(梯)队 | 预警机、巡航导弹等90%装备首次亮相 | 信息化作战体系初具规模,全部装备“中国制造”。 |
15年9.3 |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 1.2万人 | 84%装备首次公开(如东风-21D);首次组建外军方队 | 首设抗战老兵方队,彰显国际和平主题。 |
19年 | 国庆70周年阅兵 | 59个方(梯)队 |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无侦-8无人机等新质战斗力 | 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改革后首次亮相。 |
25年93阅兵 | 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 | 45个方(梯)队 | 高超精打武器、无人作战群首展;战略打击群更新 | 新时代强军成就巅峰展示,聚焦“新域新质”战力。 |
△25年93阅兵训练高清大图,图源:中国军号
关键补充说明
阅兵频次变化:
1949–1959年:每年1次(共11次)。
1960–1983年:中断(24年未阅兵)。
1984年后:逢“十年大庆”或重大纪念年举行(如2015、2025抗战胜利纪念)。
装备演进主线:
缴获武器(1949)→仿制苏式装备(1954)→国产化(1959)→战略威慑(1984)→信息化(2009)→新域新质(2025)。
93阅兵特殊性:
与国庆阅兵不同,抗战胜利纪念阅兵(2015、2025)更突出历史传承与国际和平使命,如设立战旗方队、奏响抗战乐曲。
数据来源:央视新闻、人民网、央广网权威报道,仅供参考,以官方信息为准。